2021年7月17日下午15:00-18:00,贵州师范大学副校长曾丽、贵州师范大学国际处处长裴筠、省外事办公室欧美处处长张露露及一级主任科员刘婕、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拉美地区非西语国家事务主管范文彬、贵州师范大学瑞士研究中心研究员左振廷等领导携手贵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顾静、副院长黄光辉、美术馆馆长夏炎及参展艺术家代表彭香忠、金艳在我校美术馆(宝山校区图书馆4楼展区)正式开幕“中国&瑞士艺术交流展”。以“无阻之情·境·景”为主题,汇聚了彭香忠、金艳、马克丹纳、高歌,集聚中国和瑞士著名艺术家作品。实现中瑞艺术家在同一个场地的艺术互动,进行艺术与人文生态、艺术与自然环境之间的深入对话。


本次展览的举办是在校各级领导,艺术家、策展人和各前期单位、贵州师范大学瑞士研究中心,贵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大力支持和推动下,多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开幕伊始,由贵州师范大学美术馆馆长夏炎主持,隆重介绍了出席本次展览的嘉宾,并对他们的到来表示诚挚的欢迎。随后由贵州师范大学副校长曾丽发表讲话,“四位艺术家从两个国家的不同文化背景出发,选取生态性的文化元素进行创作,在展览的过程中既完成了艺术性的精彩呈现,也是不同国度的艺术家在生态文明上的一次交流与互动。美学交流为基,文化互动为体,教育意义立本,本次艺术交流展览的举办将促进我校艺术领域的发展,推动中国和瑞士艺术家的友好交往,加强两国文化艺术领域的良好交流,为生态文明建设添加助力。”
接下来,作为这次活动的主办方,左振廷博士代表贵州师范大学瑞士研究中心致辞,“贵州师范大学瑞士研究中心自2015年成立以来,一直受到来自各级领导的关注和支持。中心本着科研为本、谏言献策和服务社会的宗旨开展工作,努力将中心打造成一个开放的平台,在完成科研本质工作的同时为中瑞之间在学术、科技、商业、教育、文化等各个层面搭建桥梁,为中瑞之间的友好往来与交流互动贡献力量。”
随后,贵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著名艺术家彭香忠老师作为中方艺术家代表讲话致辞,“这一次是中国和瑞士艺术家的学术交流,更是中瑞两国人民友谊的见证。在这次展览中展出了三十年间创作的关于贵州文化的创意影像作品,希望通过展览展示多彩贵州的独特魅力,表达西南黔地的深厚文化,呈现通过特殊手法对影像艺术的探索。本次展览是两国艺术家之间的艺术交流,我相信也能为贵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教学、学术、展览新模式。”
双方将以此为载体,促进中瑞文化不断交融、互信不断加深、合作不断密切。启动这一次跨越地域、地区、时差的中瑞艺术展。开幕仪式取得圆满成功。




此次展览以“智慧可持续”为主题,瑞士展区的很多细节方面也做到了因地制宜,打破一些传统固有艺术布展的思维。例如,马克·丹纳展区,我们在展厅白色的展墙上,看似无规则的悬挂艺术家所拍摄的中国港口集装箱摄影作品,通过无缝连接作品,使观众能够在现场看到一个全新的艺术景观。而在同一个展区,我们带来了贵阳当地艺术家彭香忠老师具有本土特色的摄影作品,两组作品的颜色非常多元且有视觉冲击力,观展者在同一个空间内,将会有非常与众不同的艺术观赏体验。




贵州师范大学美术馆特意精心准备符合瑞士当地特色风味美食,目前因为各国疫情还未完全恢复,艺术家们不能抵达展览现场。
由中国公益影像贵州联盟主席,贵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彭浩主持了“无阻之情·境·景”中国&瑞士艺术交流展学术交流会。这样一次特别的中瑞艺术交流,是邂逅和探索瑞士顶级当代艺术,发掘中国及贵阳地区文化艺术潜力的独有机会。确实是一件非常冒险但又很有意义的事情。在此,实现中瑞艺术家们在同一个场地的艺术互动,进行艺术与人文生态、艺术与自然环境之间的深入探讨对话。

艺术家们以挚诚之心拥抱大自然,观察捕捉生态之美,落笔成经典,由无阻之情,生无阻之境,成无阻之景。参观者由无阻之景,营无阻之境,体无阻之情。一幅幅艺术作品在景、境、情三者融合中实现作者与观者思想之碰撞,无阻之沟通。
无论海角天涯,同景共情,即是最棒的艺术之境!
(转自贵州师范大学当代视觉艺术研究中心微信公众号,资料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BhoXmJ-_AU_9uZxXqVA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