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29日,2022年贵州省高校外语非通用语教师研修班(第四期)通过线上开班。本研修班系2022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全年期项目,由贵州省教育厅主办,贵州师范大学承办。省内高校600余位外语教师、区域国别研究人员、外事干部等参加线上培训。
为期5天的研修班涵盖了10个线上讲座、交流问答和教师工作研修坊等活动。来自国家外文局、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信息工程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等单位的知名外语专家通过线上远程授课,并与学员互动交流。课程内容包括中籍外译、区域国别研究、国际传播、课程思政、学术发表等主题,符合我省高校加强外语学科和专业建设工作的需要。
让我们来听听学员的学习感悟。
2022年贵州省高校外语非通用语教师研修班(第四期)
在听完这一系列讲座后,我所获颇丰,更加理解了作为外语人和教师的使命和职责,在今后也将进一步提高自己跨学科研究的能力,同时注重学生的培养,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做出自己的贡献。——贵州大学缅甸语教师贺舒
在高校,科研是我们青年教师最为头疼的一大问题,上海外国语大学查明建教授的《中国当代文学海外译介的“世界性因素”视角》给我以科研方向的启发,在听查教授的讲座之前,我就曾阅读查教授翻译的《什么是世界文学?》,给非通用语在比较文学和翻译研究以很大的学术启迪。——安顺学院越南语教师胡薇薇
修刚教授、程维教授用翻译实例告诉我们,翻译真不是简单的对文字进行转译。审视自己,离真正的翻译人的标准,仍相差甚远。只有不断向前辈学习,站在巨人肩膀,通过阅读优秀的译本,如《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二卷泰文版,不断学习,模仿,扩充自己词汇量和翻译技巧,才能向着翻译人目标前进。——贵州民族大学泰语教师彭然
以葡语口语课程为例,在葡语口语的授课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在演讲等实践活动中运用所学葡语知识,尝试用葡语讲述贵州省的红色历史故事,将党史教育与外语教育结合,让学生真正做到学好外国语言,讲好中国故事。——贵州财经大学葡萄牙语教师马纪禹
通过本次研修,特别是听了罗林教授、程维教授、赵刚教授、彭青龙教授的讲座后,本人深刻意识到:在自媒体迅速发展的今天,在全球化步伐不断推进的今天,在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当下,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四个自信”,培养讲好中国故事的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贵州民族大学越南语教师刘丽仙
作为老挝语专业教师,如何更好地让学生投身中老命运共同体建设,如何让我们的学生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贵州民族大学老挝语教师陈华
通过学习各位专家老师们的讲座内容,我认为俄语专业教师应该在课程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翻译、跨文化交流以及传播中国文化的能力,引导学生把俄语学习与国家需求、国家语言战略结合起来,讲好中国故事。——贵州师范大学俄语教师吴扬
区域国别人才的培养应“通专结合”。“通”是指学生既要掌握国别和区域的基本理论和知识,还要习得全球治理的基本理论与知识;“专”是指学生可以在某一个或某一些国别和区域研究上深入下去,或是专攻某一个或某一些全球治理领域。——贵州商学院德语教师周灵伶
(转自: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