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2023“知行贵州”丝绸之路青年交流计划——“赴一场非遗之约·品民族文化之美”研学营在贵州师范大学闭营,圆满结业。

“知行贵州”研学营学员合影
参与本次研学活动的20名留学生来自四川外国语大学与西安外国语大学,他们分别来自俄罗斯、土库曼斯坦、日本、韩国、泰国等11个国家。此次交流活动从7月16日持续到7月21日,在研学内容的安排上着重彰显贵州的桥梁产业文化以及苗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探访贵阳龙井村、安顺坝陵河大桥、黔东南丹寨县、贵阳青岩古镇、贵州省民族博物馆等主要研学地点,通过观摩、体验、交流等方式,充分感受贵州非遗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底蕴和魅力。

留学生代表潘大伟(印尼)在开营仪式上发言
本次研学活动在开展形式上采取课堂理论+实地调研的立体学习模式,通过语言文化课程、专家讲座、博物馆展示、影像资料播放等教学方式,让“一带一路”国家青年较为全面地了解贵州省独具特色的桥梁产业、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丰富多彩的民族风俗文化;另一方面,通过实地观赏贵州桥梁、走进民俗村寨、参与民族音乐歌舞表演、体验手工技艺等方式走进贵州非遗文化,成为世界文化的交流者与传播者。

留学生在课堂中了解苗族染布技艺
在为期6天的研学活动中,留学青年们在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组成的教师团队的带领下,充分调研来贵州现代化建设成就与非遗文化之美:
“艺”展真情
在研学活动中,学员们首先在课堂、博物馆里对贵州的传统印染技艺和民族刺绣等非遗项目进行了“远距离”的观摩和相关理论初探,进而又在实践环节中动手化身“工匠”,在专业工艺老师们的带领下亲自制作了属于自己的蜡染、刺绣作品,更深刻地体会到手工业时代生活用品的来之不易与贵州劳动人民的智慧。

制作苗族传统刺绣饰品
“桥”见贵州
研学营在坝陵河贵州桥梁科技馆对中国现代化桥梁的修建历程、结构设计、技术创新建立了宏观的认识。在云端与坝陵河大桥的相会更是让学员们亲身体验到贵州喀斯特地形“天堑变通途”的震撼与来之不易。

留学生与坝陵河大桥的“云端相会”
唱响非遗之美
在美丽的黔东南丹寨县与贵阳青岩古镇,学员们在贵州省音乐家协会“到人民中去”的文艺志愿服务活动中尽情享受了多姿多彩的贵州民族非遗歌舞视听盛宴,近距离在文艺名家们的生动演绎中感受到苗族飞歌、鼓瓢舞、木叶吹奏、锦鸡舞及现代改编民歌等的魅力,同时也热情化身为“演员”,上台展示了自己国家的传统歌舞,现场洋溢着世界各民族文化交流对话的和谐氛围。

留学生们与苗族歌王蝶当久共同演唱《我在贵州等你》

留学生与舞蹈演员共同跳起苗族锦鸡舞
寻味地道民俗
在贵州省民族博物馆,通过参观贵州世居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展,学员们对主要生活在贵州的苗族、布依族、侗族、瑶族等民族的房屋建筑模型、农耕方式、民族乐器、手工艺品等进行了欣赏与了解,特别是少数民族的服饰和民俗节日让留学生们倍感兴趣,体会了贵州少数民族的生活之味;在每日学习结束后,同学们品也尝了酸汤、折耳根、豆腐圆子、丝娃娃等贵州特色美食之味。对贵州地道民俗风情尝在舌尖,存在心中。

留学生们在贵州民族博物馆参观学习

在包整·贵州小吃研究中心品尝贵州特色美食“丝娃娃”——贝宁留学生高地飞摄
短短一周的时间,对于每名学员来说,这既是集中学习、走进贵州非遗文化的一周,又是再启新程、谱写文化交流新篇的一周。在结营仪式上,同学们纷纷表达了对此次活动的感谢与不舍之情,对贵州非遗文化的态度从新鲜、陌生到最终被其魅力所征服,通过研学作业的视频展示,争当文化交流传播的使者,同时也在日常的相处中与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的中方师生建立了真挚的友谊。

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的王兰发表结业感言
一同来黔参与研学的四川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化学院学术院长周文德在结营仪式上发表深切感言,将此次研学活动用“有特点”“有焦点”“有观点”三个关键词进行高度凝练,希望此次聚焦文化、聚焦青年的特色体验式研学能够让各位学员成为文化交流的“天使”,让纯真质朴的贵州非遗文化走向世界。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何嵩昱表示通过此次研学,增进了彼此的文化和价值认同,坚定了做跨文化传播的国际青年使者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贵州青年与各国留学青年共筑的友谊之桥将像贵州的桥梁一样坚固、长存。
研学之旅,目之所及皆是美美与共,贵州文化走向世界,且待你我共筑交往之桥!
(转自:动静)
【一审(校):廖旭,二审(校):钱亦斐,三审(校):裴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