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师范大学首批交换学生:钟志闯(经管02信本)
马雪梅(教科02心本)
邵长春(经管02经本)
戴文娟(地生02地信)
金 菁(数计02数本)
尊敬的师大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我们是贵州师范大学第一批赴韩国岭南大学的交换学生。2004年岁末,恰逢师大领导来韩访问,借此机会表达我们对母校深深的祝福,对关心帮助我们的师大领导、老师表示最诚挚的谢意。在此我们对这个学期的学习和生活做以下简单的总结和汇报。
我们一行五人于2004年9月4日中午抵达韩国大邱,现在算来,来韩国已经快四个月了。到韩国岭南大学当天是星期六,学校没有办公,我们先在宿舍休息了两天。我们利用这两天参观了岭大校园,切身感受到了岭南大学校园之大、环境之美。
第二周我们开始着手办理一些必需的证件,包括外国人登陆证、学生证、银行卡。在国内时,就听说岭南大学是学生自己选课,自由度相对大一点。当我们真正开始选课时才发现我们选择的余地并不大。因为我们是交换学生,韩语水平尚处于“启蒙”阶段,所以只能选一些用英语教授的课。选课的结束似乎意味着一切都已走上正轨,但后来出现的困难却是我们始料未及的。
岭南大学的授课模式基本上和国内大同小异:每门课一周上两次,一次75分钟,中间不休息。但是韩国教授在教学过程中更强调学生分组讨论。有些课程每节课教授都会给一定时间讨论,再从每组中选一人起来做总结发言;作业也要求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像Report、Presentation是常有的事。另外,书面作业要求打印,否则,教授就不会批改。
韩国的大学聘请教授有很高的标准,在校教授大多有海外留学背景或取得了博士学位。授课过程中,有些教授的英文说得很地道,而有些教授的发音则不太标准,往往得花些时间才能弄懂,若讲课中间教授再穿插了几句韩语,就更让人费解了。我们在国内虽然学了七八年的英语,但用英语上专业课还是头一遭,其困难可想而知。这时我们才真正感觉到“书到用时方恨少”,而唯一能做的就是预习时多看几遍书,把不懂的问题标注下来,生词也全部查字典弄懂,听课时也就更有目的了。一个月左右也就可以适应这种学习方式了。
这里的考试相对简单,每场50分钟,题量也不大。韩国学生对考试很紧张。考试期间图书馆里基本就没有空位子,早上8点图书馆一开门就立即被学生们占满了所有的座位。韩国学生为准备考试,通宵达旦地看书,三餐吃得也很潦草。至于约会,则都推掉了。
在日常生活方面或许因为是交换学生的缘故,我们的住宿条件要比普通学生宿舍好一点:两个人一个房间,外加一厨一卫;室内有地热,可以调节温度;楼下有一台公用的洗衣机,洗衣服很方便。我们大多是自己做饭,即可口又便宜。食堂里的菜能合中国人口味的很少,直到现在我们仍不大习惯食用韩国菜。韩国主食以大米为主,菜肴以各类蔬菜、野菜、海鲜等制成。韩国人不习惯食用较油腻的炒菜,喜欢食用清淡的生菜、熬菜和炖菜,而泡菜和汤是每餐必备的。另外,韩国人喜欢食用辣的食物,因此辣椒是一年四季常备的。饭菜之外,酒也是必不可少的,几乎每一顿饭韩国人都要喝酒的。
韩国学生大多十分友好。无论是在教室里或其他地方遇到的朋友都很热情。这些朋友给了我们许多帮助。岭南大学国际交流学院给每一位交换学生安排了一名buddy,当外国学生有困难时可以更快更方便地帮助解决问题。
喜闻我校第二批交换学生即将来韩,我们再写几点建议给2005年9月来韩的学生,希望对他们有所帮助:
一、语言学习方面
在学好现有专业课程的前提下,努力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尤其是口语表达至为重要;要充分利用学校语言培训的机会,多学习一些韩语。
二、计算机操作
要熟悉word文档的基本操作,特别是快捷键的使用。因为这边的电脑提示语言都是韩文,只有记住了热键的英文代码,才能方便操作。
要能够熟练使用power point操作系统。因为有些作业,教授会有特别要求,就是要制作PPT,而且在期末总成绩中占有很大比重。
三、生活方面
建议学着做一些饭菜。这样至少有两个好处:一是若在食堂吃不习惯,可以自己做着吃,而且便宜;再有,有时碰上周末假期,食堂也不供应三餐。二是有时邀请韩国朋友做客,若能做出几道拿手小菜,既让对方品尝了中华传统美食,又为你节省了不少费用(校外的中国餐馆其贵无比)。同时也会让对方对你刮目相看,要知道韩国男生普遍不会做菜。
考虑到下一批交换学生,我们事无巨细,写下了以上的文字。作为师大送出的第一批交换学生,我们难以抑制心中的喜悦,但更多的时候我们会感到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除了努力在这里学习文化知识,我们还要积极吸收其他方面的信息,希望能给以后过来的学生一些帮助,以减少他们不必要的疑虑和恐慌,更快、更好地适应在韩国的学习和生活。
我们深知这一年的国外学习机会来之不易,其中有许多领导和老师为我们多方奔走,办理相关手续和证件,付出了辛勤的汗水,特别是学校外事处的老师给了我们更多的指导和帮助。借此机会表达我们深深的谢意。在下个学期,我们会同国内的师大学子一道,再接再厉,争取将优异的成绩带回祖国、带回师大。
我们虽然相隔遥远,但我们的心是彼此相通的,感情纽带就是我们都是贵州师范大学的学生。而这一感情纽带将伴随我们一生。我们深信:伴随学校的建设,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母校会有更多的对外交流的机会,会为广大师生搭建更为广阔的学术交流的平台。作为师大人,我们以此为荣;作为师大人,我们更应当戒骄戒躁,与师大同步迈进。
新年将至,祝母校蒸蒸日上,前程似锦。
2004年12月26日